热点
版块
排行
设施
论坛专题
  • 总数:80 | 专题:41 | 活动:39
  • 城市事件专题,记录城市中每天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事件!让我们能及时掌控我们这个城市的大事小情,随时、随心、快捷、方便!让这里成为我们了解城市的窗口!城市事件专题活动,因你而精彩!
  • 不动产登记,我们误读多少?
  • 专题编辑:JSNT
  • 发布时间:2015/3/3
  • 几天前,有网友通过微博私信问我:“请帮帮忙!自己花全款买的房子,已经入住了。被开发商抵押给贷款的人了,然后开发商还不起贷款,又把房子备案给贷款的人,现在房子我已经装修完了,法院又裁定查封房子,我现在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当我把这个来信在微博上公布后,很多网友在微博留言指出办法。有的说住在里面没关系,因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法院执行时不许你赶出家门;也有的说可以向开发商声讨;也有的说可以向相关政府部门上访,地方政府为了维稳,不会放任不管…… 网友们林林总总说了很多办法,但大都承认,这位网友想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获得房子的所有权是不太可能了,因此只能够兵出奇招。按照《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房子是典型的不动产,这位网友的房子如果只是支付了房款,却未在房产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那么他是拿不回这套房子了,而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房子被银行收回。 为什么购买其他物品时购买者付了全款就可以实现所有权转移,而房产却不能,法律非要规定只有经依法登记之后才能发生效力?在我看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不动产的价值一般很大,财产交割往往需要时间,为了保障第三人的保持交易安全,有必要引入登记程序。假设张三有一套房子出售,李四看上了这套房子,向张三支付了30%的价款。如果没有登记程序,那么张三还可以把这套房子转卖给其他人,让李四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但在此时,王五也看上了这套房子,而且他愿意支付给张三更高的价款,甚至还提出全款支付。这个时候张三很有可能会撕毁此前和李四的交易,那就意味着李四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其次,不动产的权利属性无法通过不动产本身得以辨识,为了保护潜在交易者的利益不受侵犯,有必要引入不动产登记程序。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辨识一件动产的权利属性——我从超市买了一斤苹果,我可以明确得知这几只苹果就是我的了,没有其他人可以和我争夺这几只苹果的所有和使用的权利。但如果我从张三那里买了一间房,没有登记证书,我就很难确定这房子真的是我的,因为张三很有可能把这间房抵押给了李四。即便现在所有权转移到我这里,但是如果没有接触抵押权,那么我最终能否拥有这间房子还是属于未知数,就像上面这位网友所遇到的情况。一旦所有这些可能影响交易的情况都在某个载体上列明,那么交易的安全就会得到极大保证。 事实上,不动产登记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惯例,而且也在我国的物权法中明确并且也在实践中一直存在。既然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务院还要另行制定《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这是不是另有深意? 我觉得并不是如很多人说的中央在下一盘大棋。之所以要在全国层面统一不动产登记,无非是原先的不动产登记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不动产的交易,严重影响相关权利人的权利和利益。 以房产登记为例,各个省份的房产证都不一致,甚至名称都不大相同——上海的房产证是属于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证合二为一,但是绝大多数省份的房产证却是分为房产和土地两本证书。于是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上海的房产证在不少省份不被认可,因为制式不同。 为什么绝大多数省份的房屋产权证要分为土地和房产两本证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房产属于房管局,而土地则是归于国土资源部门。各个部门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认为这两个本子应当独立,但最终的结果是不便了当事人:他需要在两个不同的部门之间来回奔走,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成本,而政府也因为此而增加了额外的行政成本。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散落于各个政府部门的登记部门统一为一个,便利了当事人的登记。 当然,统一不动产登记的好处还不止于统一机构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列明了哪些事项需要登记,从而确保交易安全。 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核心内容,簿证统一后,物权变动情况才能统一规范反映,物权才能得到统一的严格保护。正如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长(不动产登记局局长)王广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示的,“簿证不统一,不动产物权就无法统一公示,可能出现权利交叉和冲突,不动产登记公示公信的效力就会打折扣,物权也可能得不到切实保护,还会引起纠纷和矛盾”。换句话说,不动产统一登记之后,上海和山西的登记内容就会统一,这样有利于降低潜在交易者的交易成本,不动产所有人的权利也能更好得以保护。交易人的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无论是经济学或者是法学的常识都告诉我们,产权的明晰界定有利于市场繁荣,毫无疑问,统一不动产登记就是一种明晰产权的行为,既然不动产统一登记是有利于交易和保护不动产权利人,为什么市场却对此不大看好,甚至被很多市场人士解读为看空房产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在我看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对人对不动产登记添加了很多不合情理的功能。因为很多腐败分子都拥有巨额房产,于是很多人认为不动产登记可以解决腐败问题。但事实上,通过不动产登记来解决腐败问题是不可能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就在统一不动产登记之前房产登记就已经存在,凭什么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统一不动产登记之后就能够解决?如果真要腐败,那么腐败分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接受房产。也正是如此,统一不动产登记之后,市场上并未出现如很多人所说的房产抛售现象。 还有很多人认为统一不动产登记之后有利于摸清居民房产现状,有利于制定一个合理的房产税率。这话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也不靠谱。从其他已经实施房产税的国家来看,房产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源,地方政府按照当年公共支出的多寡来决定,然后将其分摊在所有房产所有者身上,一个居民拥有多少房产,从来不是房产税的征收依据。 由此而言,很多人对不动产登记的功能或多或少有些误读,甚至是有些YY。在我看来,不动产登记是一个成熟房产市场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明晰不同权利人之间的权属关系。否则,类似本文开头那位网友的经历将会不断重现。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249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党争极化之下的政治僵局
  • 专题编辑:JSNT
  • 发布时间:2015/3/2
  • 美国时间2月27日本周五,《纸牌屋》第三季如约上线,一场针砭美国政治时弊的狂欢或将接踵而至。但对冷静的观察者而言,连日来在国会山上上演的拨款拉锯大戏无疑更加精彩。毕竟,弗兰克·安德伍德能从国会众议院多数党党鞭蹿升至总统的离谱剧情,已算得上忽悠了观众的认知,而国土安全部面临的断粮关门危机不但牵动着美国边境安全与反恐大局,而且再次提醒世人去关注那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隐忧。 (《纸牌屋》第三季剧照) 美国联邦政府这个最年轻的部门如今的拨款危机,从根本讲是在国家与政党双重层面上的利益对冲。去年中期选举以共和党在国会两院全胜落幕后,两党几乎在最后时刻才就2015财年的拨款立法达成了妥协。但鉴于奥巴马抛出的强推移民改革的行政令,共和党坚持将分配国土安全部的支出额度限制到2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即27日,借此保留了通过收紧钱袋子来修正奥氏移民新政的权柄。这种立法技巧,显然是在顾及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全了驴象两党在各自基本盘选民与利益群体面前的面子。 不过,缓兵之计必然不会长久,虽然第114届国会上任50多天以来毫无作为,但关于国土安全部拨款的党争已在参议院引发了四次“费力把事托”(filibuster)冗长发言的人为搁置。2月25日,在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情愿将拨款表决与奥巴马移民表决分开进行的前提下,国土安全部拨款法案以98比2的投票在参议院通过,但该版本在不存在“超级多数门槛”的众议院基本上凶多吉少。年初尴尬连任议长的约翰·博纳无法摆平党内激进保守派势力的内讧,更无力博取某些民主党人的支持,甚至连暂且维系三周的延续拨款也在27日当天以203比224遭遇否决。其中投下反对票的52位共和党人多为所谓的“茶党福音派”。他们的政治哲学几乎连马基雅维利都跟不上:他们要的不是“为达目的”的立法结果,而只是“不择手段”的斗争作秀。 就这样,虽然所有人都对避免政府关门、维护国家信誉信誓旦旦,但华府还是像梦游一般步步惊心地走向悬崖。27日当晚10点左右,国会参众两院“秉烛夜审”,众议院最终以357比60放行了参议院暂时延续国土安全部拨款一周的权宜方案,将政府关门的最后期限推迟到了3月6日,而这个时间节点与3月15日因债务上限到期而引发的另一轮驴象角力已十分接近。 如今对全世界而言,美国联邦政府的关门早已不是新鲜事儿,2013年国庆假期到美国旅游的国人或许都有在某个国家公园门前流连而不可入的遗憾记忆。即便是单个部门的关门也不是头一遭,早在1970年代就发生过劳工部以及当时还未必拆分的卫生、教育与福利部被中断拨款的险情。而正如从劳工部、福利部到国土安全部的变化足以体现从社会福利到移民政策的分歧转移一样,美国历史上18次关门危机都发生在1970年代以来,且自90年之后愈演愈烈也足以勾勒出美国钱袋政治在制度与程序意义上的跌宕起伏。 “除依据法律规定拨款外不得从国库支款”,其后所有的冲突都源自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九款中的这半句话。仔细品味国父们的文中之意,应当是让国会来彻底监督并在必要时修正行政部门的预算细节,但历史显然并未如此铺陈开来。面对着缺乏职业化的立法分支,首任财长亚历山大·哈密尔顿很快就掌握了主动权,令国会不得不囫囵吞枣地接受预算、批准拨款,当然彼时的拨款数额还抵不过如今的某个部甚至一个局。 直到1865年,面对从内战中复兴、亟待开源节流的国家,国会最终完成了筹款/财政委员会与拨款委员会构成的完整财政立法体系,才开始对行政部门的预算拨款施加了严格的限制。不过,在当时的镀金时代,代表不同产业利益的授权委员会很快对权势上升的拨款委员会加以遏制,最终在关于拨款权的争斗中独占鳌头,集会计与出纳于一身。这种无异于今天“军工-国会复合体”的模式,导致了各部门支出竞逐飙升,这也就是使得国会再次陷入无法有效控制预算支出的窘况。在一战以及进步主义运动的交织背景下,给予总统预算主导权的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应运而生。总统在预算办公室的辅助下提出预算报告,为国会的财政立法设定了红线。 随后的二战、大萧条、新政、民权运动以及越战等历史事件叠加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尼克松为代表的“帝王式总统”甚至开始通过扣留而不执行国会立法的支出项目来控制财政资源,这也直接激怒了宾夕法尼亚大街的另一端。伴随着“水门事件”后公众对行政权的怀疑,国会通过了1974年《国会预算与扣留控制法案》,在国会内设置了根据总统预算报告制定立法分支自身预算计划的预算委员会,同时完善了拨款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责,从而实现了国会财政权的复兴,在府会之间创造了保持平衡或展开对峙的可能性。而正是在这种更具对抗性的府会关系下,白宫和国会很快暴露出在预算与拨款问题上的分歧,又加之双方越来越多地采取所谓的“边缘战略”,关门之虞必然在劫难逃。 当90年代以来或者更早发端的所谓极化政治遭遇金融危机和反恐战争对联邦财政带来的双重压力之时,国会山庄旋即回到了对预算控制束手无策的一个多世纪之前。雪上加霜的是,如今的无效甚至无能并未仅仅表现为如各种政策利益对财政资源的竞相争夺,更是在势如水火的争议议题财政化趋势下的死局。比方说,如今的国土安全部拨款危机,并非是国会共和党跟该部门及其24万雇员过不去,甚至国土安全议题还是共和党最关注且最拿手的行当,而今他们不同意拨款是为了使其无法执行奥巴马的移民行政令。党争的财政化趋势,将非黑即白的争议议题写进可以加加减减的账目,也算是合议机构努力在党争极化的环境下讨价还价、达成妥协的无奈选择。但在硬币的另一面,从1865年到1921年再到1974年的三次重大调整,虽然可以理解为是富有代议职责的立法机构反复理顺其代表纳税人处置国家财政资源权力、制约行政部门开支途径的艰难历程,但正是这种磨合才为在党争利益驱动下“假民意之名”的政府关门预留了后门。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妥协,即一党在不顾大多数纳税人福祉甚至安危的情况下,以政府停摆为要挟,令另一党就范,显然构成了弗朗西斯·福山笔下美国政治“衰败”的又一铁证。 要是从历史一路走来的话,下一幕要上演的应当是再现与1921年类似的剧情,即总统及其行政分支在财政决策上超越无能的国会而再次占据主导,从而有效遏制“衰败”。这样按图索骥的话,恢复曾经昙花一现的总统“单项否决权”或将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备选,即可以赋予总统否决国会立法拨款中的某些项目,从而部分纠正国会或滥用或停滞的政策倾向,这也就降低了围绕钱袋权争斗而导致政治僵局的政党动机。虽然该实践曾因在1998年被最高法院判定违宪而作罢,但鉴于某些州的成功坚持,完全可以在附加某些合理限制的基础上被再次启用。而在国会一边,俨然成为国会“内朝”的拨款委员会在权责上存在与预算委员会或各授权委员会重组合并的某种可能,从而减少审议层次、增加与实际政策主体的回应性。不过,如此继1921年、1974年之后的又一轮重大权力调整需要复杂而适合的政经背景甚至是某种机缘巧合。从眼前的情势看,如果共和党党内的茶党势力在南方的崛起,最终可以与南方重建到伟大社会期间南方民主党人的长期盘踞相提并论的话,或者多为民主党倾向的拉美裔已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日渐强化的话,政党政治在区域与阶层意义上的潜在重组将打开一扇机会之窗。 就国家成长的经验来讲,改革与创新无疑是美国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而这种创新也源自其在制度意义上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不同利益的多元介入维持了政治的平衡,但也纵容了利益团体对选任政治人物的驱动。开放性与灵活性的过剩反而酿成了政党极化的僵局,能否在僵局中再度求新求变,事关国家前景。 在路上的美国又一次走到了路口。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136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该指责的是雾霾,而非柴静的成功
  • 专题编辑:jsnt
  • 发布时间:2015/3/1
  • 从央视离职后,在舆论场中一直沉寂的柴静昨日突然发声,以一部《穹顶之下》席卷公共舆论场。这段一个多小时的片子,讨论的是一个非常安全、温和、惠及所有人的话题——雾霾是什么,从哪里来,应该怎么办?柴静以个人之力,完成这样一个片子,本来是一件好事,却激起了激烈的争论。 整个片子以个人演讲穿插背景视频的方式拍摄,突出了个人的形象。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观点与论述是个人化的,但在感知上却会给观者“个人化、情绪化”的印象,更容易从情绪上使原本不喜欢她的人去放大视频的缺点,进而批评视频所持的观点与态度。 有人批评柴静,把自己女儿患上良性肿瘤归咎于雾霾是不科学的,以此进行煽情更是丧失了客观性。还有人毫不客气地说,高龄与吸烟才更有可能是真正的原因。虽然根据已有的资料,这个解释比雾霾更具合理性。但是,并不能以此否认一个母亲因为女儿患病而更加关注环保的真诚,哪怕是仅仅因为自责。无论如何,她就此更加关注雾霾,并投入个人财力、精力去发掘事实,进而惠及社会。 (柴静的《穹顶之下》上线24小时之内,播放量达数千万,引起激烈的讨论。) 在之前的一则新闻中,柴静从美国返回中国后,开的是4.7升的SUV,在《穹顶之下》出来之后,有人以此批评柴柴静的高能耗生活方式,并进而认为她没有资格谈雾霾。虽然一个更低碳的柴静,无疑会增加片子的说服力,但在现实中,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更多的取决于其收入水平。 比如,一个人因为环保放弃了真皮包,转而购买一只人造革的包。但这件人造革的包却是奢侈品,其背后的设计、广告、包装、推广、宣传,都要消耗人力、电力、石油,这些都意味着碳的排放。所以,很可能比一只简单的真皮包更加不环保。再如,一个人可能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但他优越的上班环境却是一年四季保持冬天热得脱衣服,夏天冷得穿衣服。下班之后,他与同事去吃挪威空运过来三文鱼与法国进口的红酒。休假时,他与朋友坐着越洋飞机去南美度假,或者去攀登珠穆朗玛峰。登山虽然看似低碳,但背后的器材生产、生存保障却无一不需要能源来生产、运输,并产生碳排放。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碳排放之争,最终会变为贫富之争,富人再无资格谈环保,只有穷人、苦行僧才能免于碳排放量的攻击。 柴静所处的阶层,已经远高于一般中国人,其所处圈子的生活水平也远高于中国人。以碳排放作为攻击点,肯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如果一场关于环保、关于污染的话题,变为一场碳足迹之争、甚至变为一场贫富之争,那些更富有也更具话语权的人就被迫在污染问题上失声,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损失。实际上,合情合理的做法,不是每个人都当苦行僧,而是在原有的生活方式基础上,稍微地向环保靠近。用空调不必用手摇扇,只需调低空调;登山的不必改为跑步,只需收捡好自己的垃圾;开车大排量的不必转而骑自行车,只需不要狠狠地踩下油门。 有人将柴静的《穹顶之下》与崔永元的反转基因的纪录片相提并论。实际上,柴静采用的观点与论述,不管是北大相关专业的博士、中科院院士、加州的临床预防医学医生,还是卫生部部长、环保局局长与官员,他们要么是环保领域内的科学家,要么是正规的医疗机构人员,要么是政府监管部门的权威人士,都是可靠的、主流的信源。其给出的事实,也来自真实的现场数据采集或者权威机构与专家。与之相比,崔永元的观点不但与全球主流科学界相悖,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政府机构相悖。至于崔永元宣传的找到转基因的病原体,则更是科学界的大笑话,也与新闻的专业操作不符。 还有人以批评柴静无视中国的发展必然导致的环保问题,是想让中国去工业化,降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阻碍中国发展。 环保问题,的确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工业社会依靠煤炭、石油而生存。工业革命之后,即使那些曾经处于污染最严重的国家,比如英国,人们的平均寿命也远高于工业革命之前,更何况,生活水平与工业革命前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某种程度上,人们选择工业而忽视环保,是一种理性的麻木。 某种程度上,今日中国的种种环保困境,正是工业革命之初人们与污染关系的再现。 河北的钢厂,排放造假的柴油车背后,的确存在成本问题,而成本的变动,也的确有可能通过提高价格而影响经济,影响到每一个人。比如,柴油车增加排放控制装置,使用更高标准的柴油都会提高运输价格,进而影响物价,让每一个消费者为此承担成本。甚至,一些企业,如果达到排污标准,则会因为成本提高而丧失竞争力,导致企业倒闭、员工失业。这些都是在现实中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但是,从经济学角度看,污染是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问题。简单地说,在这个悲剧中,人人明知处于一个相互伐害的状态,却苦于制度限制,一盘散沙无法协同一致,共同行动,相互约束。而且,正如《穹顶之下》所揭示的中石化、发改委、标准委员会之间的矛盾,污染所带来的收益,被某些受益者不正当的拿走了,然后留下雾霾。 所以,当然可以讨论中国的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平衡在哪里,《穹顶之下》也并未回避这个问题,但是,一味的以环保的历史路径依赖性去无视、否定雾霾中隐藏的不公与制度性弊端,却是片面的。 毋庸讳言,柴静的《穹顶之下》,肯定存在很多资料上、观点上、乃至裁剪方式、叙述方式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讨论,可批评。但是,越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或者以这些瑕疵为理由,直接去攻击柴静本人,做诛心之说却是不公正的、不客观的。无论如何,柴静以个人之力,把雾霾又一次带入公共视野,其中,烧柴油的大货车排放性能的全行业造假问题,更是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也很有可能被极大的改善。 就要结束这篇文章时,生出一些感叹。当下的中国是复杂的,复杂的中国是由复杂的人组成,复杂的人在不同事件中有不同利益,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如果在每一件事情保持独立思路,依据事实与逻辑选择正确的立场,那么,就很可能在这一件事情上同意一个人,而在另一件事情上却会反对他。这正是所谓的“站对,不站队”。遗憾的是,这样做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时候,思维的惰性与情绪的偏见,使很多人针对一个人,比如柴静,或针对一个群体,比如公知与五毛,去选择立场,进而支持或反对这个人、这个群体的所有观点。不幸的是,这样的做法,却使中国本来已经很糟糕的公共话题讨论变得更加糟糕,让情绪与偏见掩盖住了真问题。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152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中国的希望,永远在下一代
  • 专题编辑:jsnt
  • 发布时间:2015/2/27
  • 【一、被拍死的中国人】 看待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人,代际更替是一个重要的角度。我们都说现当代中国人跟传统中国人是不同的,生活、观念、习俗、社会机制是两个世界;但我们也看到,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也有差异,近几年读书界和社会上流行的一个看法是,民国风范要高于当代中国人,在人格气象、心智开放等方面,我们当代人比不上民国人。其实在80年代就有人感叹,当时的中国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那一代人的孙子、孙女,但孙子孙女们的人格、头脑、心智比不上他们的爷爷奶奶们,孙子孙女比他们的爷爷奶奶们还要封闭…… 对当下的我们来说,看待这一代际问题仍是有意义的,我们既可以观察几代中国人之间的共同点,也可以看到他们的不同点。如果不面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历史就仍在重复。 举一个例子,虽然“民国人”在人格和学问上被今人说得高不可攀,但在历史进程中,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人,一直是以代际否定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变法的康梁否定了洋务的曾左李;革命的孙黄否定了变法的康梁;五四运动否定了辛亥和北洋;一二·九运动否定了五四……李泽厚这样的学者用了一个词,叫“压倒”,民国史上,救亡压倒了启蒙。80年代流行一个词,叫“拍死”,Pass,意思是上一代人被下一代人拍死了。 这种压倒、拍死或否定在当代史上更加快了速度,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一代否定了1949年前的中国人;然后是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否定了50年代人;然后是80年代的新一辈拍死了毛时代的人;然后是“新人类”、“新新人类”拍死了前人。这种压倒、推倒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今天,用年代和代际来表述就是,60后否定了50后,70后否定了60后,80后否定了70后,现在登台的是90后、00后了。其中最为喜剧的是,有几代人至少还参与过历史,如50后们上山下乡,躬逢四五之盛;60后们上大学,躬逢社会之变,但70后、80后还不知道历史的滋味,就被后来者拍死在历史的沙滩上了。 这个社会和历史的奇观,其根本原因就有学者们说的近代中国的“激进化”,激进化是以新面貌出现,“维新”是现代中国人的一大关键。几代中国人热烈地拥抱新生事物,也连同欢呼新人、新中国。其中还有一大原因就是“自卑”,一旦自己完不成人生和历史使命,就指望新人们。国家指望政权,父母指望孩子,导师指望学生。我们容忍政权对国家的专制,容忍孩子对父母的无法无天,容忍学生对师道尊严的践踏,因为我们自己也践踏了这一切。 这样的代际变异本身就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不正视这个问题,我们现代中国和中国人就安顿不下来,难以自处共处,难以安身立命。中国和中国人就没有真正的积累,所谓的积累要么自行崩溃,要么是为他人视若垃圾。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就会出现反动,反动其实是否定式跟风的变种。学者们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有的学者做研究就轻率地说,现代历史人物中,某某某不如蒋介石,蒋介石不如孙中山,孙中山不如袁世凯,袁世凯不如慈禧,即革命不如改革,改革不如改良,改良不如保守…… 这是从大的方面说。小而言之,那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难以安顿,下一代人总以为上一代人不会生活,要跟上代人切割开来去创造。比如80年代,我们这一代人读书走上社会的时候,以为父母们太苦,不会生活;这几年,看周围的年轻人,则说我们这些50后、60后的大叔们不会生活。当然,反动的情况也出现了,有作家跑到内地或黄土高原上,看了农民们的红白喜事,在村子里做了几次客,就羡慕得不得了,认为自己不如这些农民更懂得生活,更知道礼节礼仪。知识人、小资和文青们觉得自己浅薄,觉得传统中国文化和保守传统的人活得有意思。 【二、中国文化的生克之道】 就是说,百年来的中国人,代际之间是隔膜的,几代人之间没有“同情地理解”。从知识人的角度看这种代际的更替和隔膜,其实也是一样。我记得90年代,钱穆先生的书出版之后,我到舒芜先生家聊天,舒芜先生说起来只摇头,他说,在他那一代受五四和革命党影响的读书人中,无论如何对钱穆的印象都好不起来,钱穆是传统文化中的“村学究”、“冬烘先生”。但今天,在不少人心中,钱穆已经进入学术大师之列了。另一位受鲁迅影响很深的作家,谈起胡适来,也是摇头,说胡适在权力面前是低头的,他的“诤臣”心态严重,不是一个彻底独立自由的人。 当代知识的代际转移,彼此隔膜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记得一个80年代的大学生感叹,他在学校学社会学专业,把帕森斯等功能学派的学问学得差不多了,毕业之后到社会上来,流行的社会学家是福柯这些人了,功能学派已经过时了;他只好看着学弟学妹们高谈阔论,完全不理解。而最近二三十年来,我们知识界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引进国外的学术大师,供大家学习、在文章中贯彻落实。 这些社会的和知识界的现象,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还是有一个文化是否成熟的问题。中国文化有过它的核心概念,比如阴阳、五行、生克等等;中国文化有过它的至善品德,比如它说过,“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它说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遗憾的是,这些观念现代以来被打倒了。以生克来说,万物的循环有相生性、继承性,新生事物是从旧的事物中生长出来的,上一代生出了下一代,后代人受到过前代人的支配;但我们在上面列举的现代中国历史,很少承认这种生长性、继承性,很少承认这种代际之间的影响。我们的代际之间是讲克制,讲叛逆,讲战而胜之。 从生克的角度来说,无视代际问题,听任代际、人际之间的隔膜,就是只看到了克制,没看到继承相生,这样只会带来无休止的斗争、敌意、仇恨。这就是西方存在主义者们看到的现代危机,“他人即地狱”。只有重视代际问题,面对代际之际的异同,才算是触及到了万物的相生性,才算是对个人的积累、社会和谐的真正贡献。 刚去世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陈子明生前曾说,他们在80年代的教训之一就是想越过上一代人,即无视前面的人就想在历史舞台上表达。陈子明后来总结二十世纪的经验教训,他把为革命党人一度否定的梁启超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认为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性的开创者之一,梁启超是现代自由主义传统的第一代人。然后是胡适、陈独秀、蔡元培、鲁迅们为代表的第二代。然后是李慎之、顾准等人为代表的“一二·九”一代,算是第三代人。中间消失了一两代人。到他那一代,包括秦晖等在内接续了自由主义精神的四五一代。然后是六零一代。 我们从陈子明先生的这一划分中可以看到,他对代际问题是很自觉的。从激进主义思潮占上风的现代历史中梳理出珍贵的历史遗产,即使陈独秀们否定过梁启超,一二·九一代否定过胡适,四五一代看不上一二·九一代,他仍辨认出这几代人开创了、奠基了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工作。 当然,我们也看到,陈子明先生对中国的代际问题只涉及了其中的一个领域,他没有分析更多的领域。除了自由主义这一政治的和知识的立场,现代中国还有传统的立场,还有左翼的立场、西化的立场、民粹的立场等等。 梁启超那一代还有不少人,如章太炎、严复、王国维;胡适后面至少还有一代人,如梁漱溟、冯友兰、钱穆、陈寅恪;一二·九一代还有不少人,如费孝通、殷海光;四五一代还有不少人,如蒋庆、甘阳、刘小枫等等。我们如果不正视代际的丰富性,我们就很容易把目光只聚焦在几个明星式人物或思潮上,我们就很容易以为历史的方向是简单的、直线的、有主旋律的。 【三、代际的现代民族文化贡献】 历史学家经常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黄仁宇先生就说过,蒋介石的历史使命是整合了中国的上层,毛泽东的历史使命是整合中国的下层。这种使命由人自己去领受、担当,往往会出现历史的误会,甚至会出现压制、拍死的情形。 我们这一代人就听惯了这种“历史决定论”或“历史使命”的言论,比如说,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等等。我后来就反感这种说法,我提出的修正是,历史从事后看是决定性的,在当时是选择性的。 我们今天看百年来的几代中国人,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担当和使命。比如曾左胡李等洋务派中国人,他们算是当时的改革派,他们着眼于器物的改革,在军工业、机械制造、纺织业等工业化方面迈出了一步,用现在的话,他们变革一个社会的硬件。 洋务派之后,是严复、王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那一代人,他们从传统文化的天下观里走出来,他们从中国文化大梦里醒来,他们有民族危机意识,希望中国人能够意识到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在为现代中国开局。他们从制度方面着手,从政治、新闻、文化教育等领域实现创新。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参与运动的人如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他们接续上一代人的努力,重在文化启蒙,希望用西学来改造古老的中国。这一代人以胡适鲁迅为代表,在文化上是非常激进的。在传统中国,人们的文化认同是儒家,即使道家释家供人们安身,但儒家仍是每个人的血脉。五四诸子们首先把自家的这一文化传统拉下神坛圣坛,“打倒孔家店”,把孔子请回诸子之列。他们希望中国能够充分地世界化,他们不惧中国的全盘西化。 (五四爱国运动油画) 五四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一运动迅速地使中国的新闻、出版、大学制度跟国际同步,使中国知识的生产创造与国际接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即到了三十年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了参赞世界知识的中国贡献。冯友兰、陈寅恪、费孝通、冯至、张荫麟等等的著作今天都是我们可超不可越的经典。我们经常说,学贯中西,这一词语用于三十年代的中国人是最为恰当的。 三十年代一度被称为中国的黄金十年。不仅在文化领域出现了收获,在政治领域的国家建设也有了成绩,经济领域更是有了长足的进展。民生日用领域,三十年代的中国也是极其开放的。有人回忆,三十年代江南的一些大户人家,父子之间能够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交流。 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世界之中国”的牛刀小试;但当时中国分享了国际化的果实,也承担了其后果。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使左右政治立场更加泾渭分明,一方面使军国主义抬头。阴谋论者以为,中国的繁荣使强邻不安,以战争来阻止中国国力国运的上升。日本侵华从形到势,也是在三十年代完成的。这使得中国历史的启蒙、开放进程让位于救亡进程。一二·九运动的出现是一个标志。他们的口号是,“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今天看一二·九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可以说,他们承担救亡的任务完全是一种误会,既是对中国历史的隔膜,也是对世界史的误读。比如当时的林同济们就认为新的“战国时代”来临了。而李泽厚先生以“救亡压倒启蒙”来解释这一段历史,也遮蔽了更为重大的文化命题。在这一解释学看来,启蒙和救亡,就像后来的主权人权一样,是矛盾的,不可兼容的。比传统文化的道高于势来,这一解释是矮化了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用今天的话说,启蒙者嫌“书斋里的革命”还不过瘾,于是走出书斋,“千呼万唤,不如街头一站”。 一二·九一代把在救亡这一误读中领受的人生当作真理,这一真理后来通向了地狱之路。像顾准、李慎之、朱厚泽们,年轻时怀揣理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到晚年开始反思。这一代人在晚年多回归到经验主义、自由主义。他们很多人评价自己的一生是“两头真”。 【四、49年以来的代际困境】 一二·九一代之后,现代中国历史是国家全能主义的展开过程。个人、代际、性别,甚至地缘、血缘等等,都消失在国家机器中去了。因此直到四五运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代中国人消失掉了。如果说他们有代际的特征,可以说他们历史上空前的失去自我的一代,用雷锋的话,他们都是螺丝钉,我们看到他们在国家面前、在现实面前、在领袖面前都是无足轻重的。用郭沫若的话说,他的书都应该烧掉。这消失的几代人是历史上罕见的佚名的几代人。即使从家族史的角度,后人慎终追远时,这几代人也是无足轻重的。 四五运动使得中国历史上进程中的个体重新有了名字。四五一代人其实都是生长在新中国,即今天说的50后,但他们是以青春的本能、人道主义来解构全能主义。对比民国几代人,他们的起点是很低的,他们没有站在中西文化的肩上。他们曾经如饥似渴地读书,但读书不是他们那代人的使命,他们从门缝里透来的光中读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他们对中西文化缺乏总体把握。直到今天,他们这一代人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等问题上仍未提交正当有效的答案。在表达上,他们也是摇摆的。80年代的他们是西化的,现在的他们多是暧昧的,甚至是“中国化”的。从代际特征上来看,这一代人很少有主动性,他们响应过上山下乡,响应过改革开放,在时代发展分红时,他们也响应先富起来的中国梦想。 然后是60后一代。这一代人也快要消失掉了。跟50后一代人相比,这一代人在规范学术方面似乎还没有出彩的贡献。但跟50后一代相比,60后一代的历史地位更难堪。他们一方面面对知识的边缘化、社会生活的市场化,一方面面对中国经济度过短缺经济、有史以来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小康中产阶层。他们的言行进退不免失据。在什么是中国,什么是孔子,什么是四书五经,什么是现代性、什么是全球化等问题上,他们也未提交自己一代人的答案。他们没有为中国社会、小康中产阶层、人类技术文明等领域提供正当有效的服务。 然后是70后一代,跟前面兄长两代人相比,这一代人没有浮出历史。他们还未来得及把国家层面的宪政、社会层面的公民运动、个人层面的信仰皈依等想法表达清楚,就被80后一代拍死了。 (电影《老男孩》剧照,该片全面展现了80后一代重拾梦想的心路纠葛和奋斗历程。) 80后一代的“小时代”还未演完。90后、00后已经登场。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上代人得意的,下一代人避之唯恐不及;上代人垄断的,下一代人仇恨。我们对今天年轻的一代还缺乏足够的观察。但跟前面几代人比,90后们堪称富家子,即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和文化都空前浮华的时代。其次,除了散碎的一些作品,50后、60后几代人对他们的影响微不足道,上几代人珍视的成就无能也无缘挑战或教化他们。他们的学术、社会、个人的表达和关怀是什么,我们还未见出轮廓。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几代人同堂、言不及义。虽然处在全球化的时代,但这几代人很少有学贯中西的用心、担当和兴趣,很少有对东西方文明的“同情之理解”和“理解之同情”。在政治经济的维稳式演进、全球化和技术的提速换代发展面前,这几代人失去了时代社会层面的理想和主义,失去了家国天下的情怀和言行。有人说,没有什么主义,有的是拜金主义,有的是时髦主义。用科斯等外人的观察,我们这几代人没能建设出一个“思想市场”。 冯友兰等人曾经以为历史的发展和讲述有几种类型,即照着讲、接着讲、反着讲。我们回顾百年中国的代际问题,可以说,反着讲的居多,照着讲的居多,接着讲的很少。 但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远未结束。历史走到这里,在酝酿、积蓄力量,在寻找一个说法儿。无论几代中国人如何贪玩、享受,这几代中国人仍在等待历史的机缘,以表达自己,以职尽“旧邦新命”的责任。费孝通在50年代写过春天,郭沫若在70年代呼唤过春天,刘军宁在新千年开始时呼唤过中国文艺复兴……我们可以说,今天的几代人都在参与中国的新生。 我在《东方圣典》的前言中说,现代文明的大视野已经成为某种伦理共识。但回顾百年中国人的代际问题,回顾当下社会的几代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很多人还是活在“小时代”、“小日子”里。我们还缺乏足够的大视野,而观察社会的代际更替可算是一种有效的努力。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203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存照】汪峰们教你如何抱得女神归
  • 专题编辑:jsnt
  • 发布时间:2015/2/9
  • 腾讯娱乐专稿 (文/tatamin)2015年2月8日,汪峰求婚章子怡成功。这个曾唱着“北京北京”的摇滚青年,一度被调侃与“头条”无缘,如今不仅抱得女神归,更抢占了各家头条,让网友纷纷感叹:满满的励志。汪峰如何能抱得女神归?他能牵手章子怡是缘分,但绝不是偶然,如果你好奇,可以跟着这些男星们,学习他们如何突出重围追到女神。(图为汪峰向章子怡求婚) 【家人策略:汪峰牌场救章母】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家人。因此,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有媒体曾详细披露章子怡汪峰擦出火花的经过。2013年汪峰在澳门玩牌时见一对老夫妻输了不少钱,便暗中相助。一个月后的派对上,章子怡主动请人帮忙介绍认识汪峰,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你在澳门帮我爸妈!”原来,牌桌上的那对老夫妻正是章子怡的父母。此后,章子怡多次邀请汪峰去家中拜会自己的父母,有了章子怡家人的支持,两人的恋情顺风顺水。(左图为汪峰与章子怡,右图为章子怡与母亲) 【投其所好:李亚鹏打麻将结识王菲】恋爱时共同的兴趣必不可少,李亚鹏就是把握住了机会,迎娶了偶像王菲。李亚鹏和景岗山夫妇是好朋友,所以经常在一起打麻将,后来在景岗山的妻子马葭的介绍下认识了王菲,当时李亚鹏对王菲一见钟情,据说,为了赢得王菲的芳心,李亚鹏故意放炮给王菲胡牌,而王菲也觉得李亚鹏很大方,于是两人便开始试着交往。(图为李亚鹏与王菲) 【坚定不移:刘家昌苦追甄珍15年】甄珍曾是台湾玉女明星,1963年,刘家昌第一次见到甄珍,就表示:“甄珍,是我的人。”然而当时甄珍已是明星,刘家昌只是个穷小子,为了配得上甄珍,他闭关4年创作了1500首歌,执导25部电影,成为琼瑶御用作曲人。1974年,甄珍嫁给了谢贤,33岁的刘家昌嚎啕大哭,然而仍然不死心,从台湾一路跟她追到了美国,再追到日本。最终,甄珍与谢贤离婚,嫁给了刘家昌。多年后,情敌谢贤感慨:“我一直抱着报仇不如看仇的心态,但刘家昌是绝世情种,甄珍跟了他,是天大的幸福”。(左图为甄珍与谢贤,右图为甄珍与刘家昌近照) 【会玩浪漫:黑人挨家挨户送玫瑰】如何打动女孩芳心,浪漫招数必不可少。范玮琪是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才女,而黑人那时还是个穷小子,真正俘获范范的心,是他的浪漫与贴心。有一次黑人送范范回家,说第二天要送花给她,但范玮琪每次都只让他送到路口,黑人不知道她家的确切地址,“第二天出门,我发现门前真的放着一朵玫瑰花!我很惊讶,然后再往外走,竟然发现这条路的每一户人家门前都有一朵玫瑰花!原来他不确定我家的地址,就每一户都送一朵……”如今,范玮琪已嫁给了黑人,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范玮琪黑人大婚) 【豪送礼物:黄有龙追赵薇花千万】钟汉良在《何以笙箫默》中把银行卡和钱包交给女方,感动了无数网友,霸道、豪气也是成功秘笈。赵薇因演《还珠格格》红极一时,成为内地当红花旦,她最后却选择了其貌不扬的黄有龙。据早前港媒报道,黄有龙对赵薇极其用心,结婚前为追求赵薇,送出10多个HERMES名包、钻石手表,总值逾数千万元。婚后他对赵薇更无微不至,不仅送餐厅、三间豪宅,还有法国的红酒庄园,如此算来,礼物总价上亿。(图为赵薇、黄有龙一家三口) 【把握时机:林青霞病中邢李原表白】有人说,爱得早不如爱得巧,因此时机非常重要。昔日,名动江湖的一代美人林青霞弃英俊的白马王子秦汉而不顾,嫁给一个成衣商人时,让很多人跌足长叹。其实,邢李原(正确名字是邢李(火原),常用邢李原代替)早在1992年就曾追求过林青霞,但当时已三振出局,但他却并未放弃。1994年初春,在上海拍电影时,林青霞淋雨生病了,她打电话给秦汉,但秦汉只是淡淡安慰,而邢李原得知后,二话没说订机票到了上海,更空运了她爱吃的小菜到上海,让林青霞感动万分。最终,林青霞放弃了相恋18年的秦汉,嫁给了邢李原。(左图为林青霞邢李原婚纱照,右图为林青霞庆60岁生日) 【返璞归真:汪涵写情书打动杨乐乐】杨乐乐是湖南台的小花旦,追求者众多,汪涵认识她前,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汪涵曾在《天天向上》中透露他当年打动杨乐乐芳心的高招,他说刚刚开始和杨乐乐交往的时候,有一次他坐火车要经过她演出的城市,便在火车上写起了情书。“然后请朋友来车站拿,送给了她。要知道这年头愿意手写情书的人不多了,会写一手好字的更不多了。”汪涵颇为得意地说,当初那封情书让杨乐乐带回家,丈母娘看了之后 大为赞扬,“她说小伙子的字写得不错,答应他吧。” (图为汪涵与杨乐乐)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271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中国人的一天】“小候鸟”回家
  • 专题编辑:IJNT
  • 发布时间:2015/2/3
  • 小熊(化名)是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的孩子,今年已经是他呆在福建第二年了。与这里大多数的孩子们一样,他们的父母都是为了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文武全才”,才送到福州的西山文武学校学习。放寒假了,小熊将和来自贵州省各地的104名校友,一起乘坐K478次列车回家。他也是这群“小候鸟”中的一员。(图/文 东南快报 吕诚) 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全国各地来的,今年9岁的小熊早早就得学会生活自理。 用餐时,小熊将盘子内的饭菜都吃得很干净。 这群“小候鸟”在学习上都很用功。 即将放寒假了,小熊显得很开心。“放寒假啦!回家高兴,特别高兴。”小熊说,前几天,爸爸妈妈就说过,回家过年就能见到他们。和同学、老师一起坐火车回家很开心,而且火车上的叔叔阿姨特别好。“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有时候早上会想,有时候晚上会想,可是想家就只能打打电话。” 小熊在宿舍向记者展示抱拳礼。 “明天一到家,就要和姐姐一起去广场那边买鸡腿吃了。”放假前夕,小熊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和隔壁床的舍友兴奋地聊天,一边随手操起旁边的被褥准备睡觉。小熊想早早睡觉,急等着明天回家。 早上刚到福州火车站,小熊就显得特别兴奋。 这次是小熊第3次乘坐火车回家,他已经成了乘务员叔叔阿姨的小伙伴。 1月29日上午9时许,在福州火车站客运工作人员的带领下,104名在福州求学的“小候鸟”排队通过绿色通道,准备上车。 小熊在乘务员阿姨的带领下上车。 K478/K477次车队党总支书记陶励明称,福州到贵阳线路的“小候鸟”较为集中,所以安全考虑,车队建立了“贵阳车队小候鸟之家”。这一路下来,要20多个小时,为了能更细心地照顾好这群“小候鸟”,车队乘务员们特地到福州妇幼保健院学习小孩看护常识,还邀请幼师到车队讲解儿童习性、爱好,以及讲故事、做游戏的技巧。此外,在列车上还配备了儿童专用药物,应对小孩突发疾病,并在专门时段组织人员给“小候鸟”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进行互动。 K478次列车载着104名在福州求学的“小候鸟”驶出火车站。陶励明告诉记者,外出务工人员子弟放寒暑假后,到父母务工区域家人团聚,一年要往返4次,仅贵阳车队每年运送的“小候鸟”就超过2000人次。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197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土豪公司你们还招人吗?
  • 专题编辑:本站
  • 发布时间:2015/1/31
  • 每日一问:对象太听父母的话,你觉得好还是不好? 最近老被陈赫的事儿刷屏,哥都有点疲了。本来跟这事相关的都不想提了,可今天国民老公王思聪爆出的新料实在是太劲爆…… 哥读书少,看不懂为啥称张子萱是“bonobo”。查了一下这词的意思,心中顿时如同一万只草泥马跑过…… 果然还是思聪有文化够任性,连爆黑料都这么云淡风轻,棒棒哒! 不过这两人才刚宣布了已经在一起了,全国“最不可能被收买的人”就抖出了关于女方这么XX的真相,看来爱情什么的,真是靠不住…… 今天新闻当事人们的情路也都挺不顺的。 宁波的韩女士正在和丈夫闹离婚。韩女士觉得丈夫过于听从父母的话,无论何事都要请示父母,完全不尊重自己。韩女士在法庭上说得委屈,丈夫受到触动说了句:“你说的有道理。”可旁听席上的公公咳嗽了一声,丈夫就马上态度大变,转而责怪韩女士不体谅老人。 妈宝就够难伺候了,何况是这样一个妈宝加爸奴!这次没离成,韩女士闹这一出就算白白给两位老人心里添了道堵,哥估计她之后的婚姻生活更有得熬了…… 韩女士这么委曲求全,她丈夫还不懂得珍惜。要换成楼下这位妻子,他早被扫地出门了。 湖南女子张珍婚后渐渐对丈夫失去了爱意,想要通过分居来离婚,每次丈夫提出要同房时都找理由拒绝。 27日晚,被冷落了快半年的丈夫实在受不了,拉扯了一下妻子,没想到妻子竟然报警求救,称被人骚扰。和自己合法妻子上床算骚扰?做丈夫的估计惊呆了…… 哥挺同情这位丈夫的,一没出轨二没家暴三无不良嗜好,连妻子都觉得他没有缺点,居然就因为爱淡了这个理由被嫌弃了,估计他已经心碎一地…… 想离婚就直说啊,为啥要找理由搪塞,这样拖着别人?这妻子估计也存着留备胎的心吧。 如果楼上丈夫的身材跟下面的小男孩一样好,不知道妻子还会不会想离婚。 罗马尼亚男孩朱利亚诺斯特勒2岁起便随父亲去健身房锻炼,6岁就已经长成了这样的“肌肉男”。哥迷们有没有敢晒照片和他一较高下的? 周三新闻妹和大家聊出轨的话题,听说被小三破坏的家庭真的很多。 深圳的王某不仅与情人同居,还生了孩子,并对外以夫妻相称。妻子起诉后,他因犯重婚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但因患高血压暂予监外执行。离了婚,前妻以为从此清净了。没想到王某总爱有意带着情人在她面前秀幸福,还自称自己身体没问题。 前妻果断向检察机关举报,一查,王某身体还真没问题!于是法院决定执行收监,原本逍遥的他这回可是真的“进去”了。 要说这前夫也真是够作的,离都离了,还跑人跟前秀什么恩爱?难道是天生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吗?别说看着曾经爱过的人秀恩爱,就算是看陌生人秀,哥都常有一种想揍人的冲动! 走路能赚钱,你造吗?北京交通一卡通春节后将推出"刷刷手环",今后只需抬下手,即可完成上下车刷卡。而且若用户30天内累计走满15万步,平均一天5000步,还能享受10元返利。 这次官方真的好机智啊,不仅激励了大家积极运动,大家还可以(顺便)积极呼吸雾霾,简直是治霾新方案啊! 说完了地铁卡,接着咱再看一个在地铁里发生的新闻。 27日,南京地铁二号线上一男子趁车门即将关闭时,突然抢走一女子手中的iphone 6夺门逃跑。但被抢女子曾某曾是长跑运动员,当即扒开正关闭的车门一路猛追,最终和其他热心乘客合力抓获嫌疑人。 故事在这儿结束就没意思了。 小偷虽然被抓住,可他拼命挣脱了控制,跑出门打了辆车又逃走了。但是!转折来了,上车后小偷发现自己的手机在逃跑过程中掉了,自认已经躲过了追捕的他,居然让司机把他又送回了地铁站……一回到车站,他就妥妥地被刚赶到的民警抓住了。 偷了别人的手机后为了找自己的手机被抓,这句话也是够绕。不过刚犯了事就回事发现场,这胆儿真肥!绝对是惯犯,自以为摸清了警察的规律…… 年关将近,坏人出没无常,大家都该提高警惕,尤其是父母。 26日,杭州的华先生开车带着五岁的儿子出门,由于找不到停车的地方,他决定把儿子留在未熄火的车里,自己去旁边的店里买东西。没想到他回来时,车和儿子都消失了! 吓傻了的华先生赶紧报警,结果却发现开走车的,是自己的好友!原因居然是华先生经常停车临时办事,好友觉得不安全,劝过好几次他都不听。这次好友路过发现他又这么做,所以决定把车开走吓吓他,给他个教训。 还好是乌龙一场,哥的心都快吓脱落了…… 不过虽说这位热心的好友做得是有点过,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身为父母,对孩子的安全必须时刻放在心上,提高警惕。万一那天路过的是个心怀邪念的坏人,造成的损失可是无法亡羊补牢的。 中午有个年会抽奖送请假券的,挺实用,但哥还是更想抱下面这个公司的大腿! 29日,上海一公司年会现场发放员工福利,在一个透明棚内放上数万元现金,幸运员工直接进入透明棚内,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网捞钱,捞到多少拿多少! 哥是个诚实的人,我觉得重要的不是钱,是这个游戏实在是很创新!对吗领导?! 【看图说话】 这是某新剧里的女妖精造型,你觉得她是什么妖? -----上墙时间到----- 哥中午问哥迷们去年一年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其实去过哪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 哥想起那天下午在夕阳下的奔跑,那是哥逝去的青春。 一年之内就找到了男朋友→老公→孩子他爸,这效率够高的!。 祝你一路顺风,好好享受旅途吧!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161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劝别人生孩子很low吗?
  • 专题编辑:jsnt
  • 发布时间:2015/1/26
  • 文/彭远文(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儿子:我99岁的时候你多少岁? 我:嗯……我一百多岁。 儿子:那时候你都已经死了。 我:对哦,我都不在了。 儿子:你不在了我怎么办啊? 我:没关系的,那时候你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又有了孩子,你们也很热闹的。 ——这是去年我和五岁多的孩子的一段对话。 - 那天阳光灿烂,我和他手牵手走到小区外面的路上,他突然问起了我。他问得倒是轻松,我外表神色如常,内里却是心潮澎湃,久久未能平复。后来我把这段话发到了朋友圈,说“这真是一段忧伤的对话啊”。 但这种忧伤,正是所谓“甜蜜的忧伤”,人生能够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实在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也许再没有比这更值得珍视的东西了。 (父子之影,照片由作者提供) 这些年,我经常劝人不妨生个孩子,最大的理由便是:有个孩子,人生的体验会更丰富。 人一辈子,能体验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外乎亲情、友情和爱情。试想,如果我们没有父母的关爱,不曾体会过友情,不知道什么叫做爱情……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承认,缺了任何一种体验的人生都是残缺不全的。而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里面,与孩子的亲情无疑是最为浓烈的:为了父母、爱人或朋友不顾性命是令人震惊的事情,而为孩子舍命,不过是一件寻常事而已。 所以,即便现在很多生儿育女的传统理由都不再成立(比如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但我觉得仅此一条,也就够了。 这几年,我还经常说一句话:我生活中八成的幸福感都来自于孩子。到了我这个年纪,老实说,许多东西都已经不能再让我兴奋了。好吃的,好玩的,与异性的交往,事业上的成功,寻求名声以满足自己的虚荣……这些东西,得到满足的渐渐厌倦,得不到满足的也慢慢看得淡了。在人生开始变得无聊的时候,冒出一个孩子来,简直是老天爷对寻常人最大的恩赐。 有了孩子,才知道诸如传宗接代这样的观念,其实并不是那么荒唐。正如我上面和儿子的那段对话,“那时候你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又有了孩子,你们也很热闹的”,一念即此,死亡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了。人“向死而生”,解决死亡焦虑不外乎那几种办法。这些年我慢慢意识到,中国人靠血脉传承并不比西方人靠宗教逊色,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这种经验主义的,诉诸动物本能的方法。 有了孩子,我才明白自己浑身都是毛病。比如言行不一致,我连不闯红灯,都是有了孩子之后才严格遵守的,因为孩子会说“爸爸你刚刚闯红灯不对”。于是年轻时的轻狂与自负慢慢褪去,学会宽容和自守。一个男人有了孩子才真正长大,这话说得再对不过了。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烦了。我也知道,劝人生孩子是一件很low的事情。这一看这就是大爷大妈们干的事情,相反,宣扬不生孩子格调则要高很多。而且,这么大肆张扬也显得很不冷静。你看村上春树,一个人跑了很多年,从来不劝人一起跑步。 还真是个性使然。我觉得跑步挺好,就不停地劝身边的人一起跑,我觉得生个孩子挺好,就劝身边的人不妨生一个。我体会到了美好,或许我能给别人一点信心。 现在,生个孩子似乎成了一件艰难的选择,先得列一个长长的损失清单。一件本来很美好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已经被笼上了层层阴影,这未免太让人遗憾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现代社会,最准确的词可能是“理性”,这是一个理性主导的社会。我们时时刻刻都拿着一把算盘“噼噼啪啪”拨弄,对自己的理性计算能力无比自负,甚至已经到了不计算就无法行动的地步。但对于要不要生孩子,这其实是一个“无法计算”的问题。 这件事最要命的是:旁人永远没有办法把那种感觉传递给你。跑步的人会说“跑了就会懂”,生孩子也是如此,“生了才会懂”,再精妙的文字都不能传达其万一。困境在于:如果不生,你就体会不到那种感觉,但一旦生了,你已经无法回头。这件事还很要命的是:它留给你的思考时间不会太多,等你觉得条件具备了,思考成熟了,最好的时机也许已经过去了——我们的身体并不能永葆青春,它不能允许太多的犹豫。 所以,在为“传宗接代”正名之后,我还需要为“盲众”一辩。人除了要学会理性的计算,还要明白理性的局限。就拿生孩子来说,在需要冒险做出选择的时候,凭什么你就相信自己小小的头脑能胜过人类几千年的选择?我并不是说选择生孩子就一定正确,只是认为“随大流”错的可能性更小一点,而“聪明的人会因为自负而犯下灾难性的专业错误,因为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拥有超人的才华和方法,而给自己选择了更为艰险的航程”(查理·芒格)。 但在中国,事情似乎总是会变得更复杂。比如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社会如此糟糕,让孩子出生便是不负责任。前段时间叶克飞先生在他那篇《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世界》中就持此论,并认为相比之下丁克是更负责任的选择。我觉得这未免有点过于矫情了,这种说法要是成立,意味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倘若不抗争,那么除了移民,便只剩下自杀一条道了。 实际上这个世界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至少没有坏到不值得来世间走一遭——毕竟还有春花秋月,唐诗宋词,还有回锅肉和酸菜鱼。不必因为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而觉得现在的生活有如地狱。我现在不喜欢那种惊人之语,便在于它往往过于高蹈而脱离了生活实际。我更愿意把丁克看作自私的选择,正如生孩子也是自私的选择。 我不认为孩子欠我什么,孩子给予我的丝毫不比我给他的少;但我也不认为我欠孩子什么,就好像我不认为我父亲会欠我什么一样。我要能移民我也移,如果不能我也不会因此而自责。只要我已经尽力……不,只要做得还过得去,我便能自我宽慰了。如果有人问我你就这么忍心?我会回答:是。 说到底,做一世父子,不过彼此陪伴走一段路而已。至于这条路好不好走,并不是要不要一起走的理由。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167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中国人的一天】夜深“代驾女”
  • 专题编辑:jsnt
  • 发布时间:2015/1/19
  • 夜深人静时,代驾女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据了解,上海有近百家大大小小的代驾公司,代驾也成为一些人的新副业。马小红,40多岁的单身女人,她也是上海近5万名代驾从业人员的一份子。马小红性格开朗直爽,自称“没心没肺活着开心、嘻嘻哈哈生活快乐”。10年前,她来上海打拼,曾经是某商厦商铺的小老板,也做过驾校的教官。(图/文 新闻晨报记者 王杰) 2008年马小红购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二室一厅住房,也算在上海有了落脚之地。然而,每月房贷的压力迫使她寻找“养家糊口”的活,幸好“代驾”比较符合她的性格和技能要求。傍晚6时,马小红穿上厚厚的长款羽绒服、皮裤,戴上围巾和手套,脚蹬雪地靴,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套上带反光条的背心,挂上代驾证件,骑着电动滑板车,便开始了一天的代驾接单业务。 寒风中,她站立在路灯下,在滑板车旁不断刷屏查看代驾信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她还没接到单子。手机屏幕发出光亮,反射到她那有些憔悴的脸庞。见此情景,记者请她到车厢内暖暖却被拒绝,她说:“站在外面手机信号强,接单速度也快。” 晚上8时30分,工作手机终于收到代驾接单信息,于是,她迅速骑着电动滑板车赶往目的地,在上海体育场内某酒楼前找到了酒后需要代驾的车主。 由于车主有两辆车需要代驾,她又帮忙找到另一位代驾。安排到位后,她与车主来到一辆白色的越野车旁,打开后备箱,将滑板车折叠后小心翼翼地放入。 马小红发动车辆,驾驶白色越野车驶向高架上,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中。 马小红抵达目的地结束这单代驾的业务。 行驶14.6公里路程,代驾费59元,这就是她当天的第一单代驾收入。 关于代驾人员,基本随身携带3部手机和充电宝,一部是用于接收代驾信息的工作手机、一部是自用手机,还有一部是坐公交车回家时解闷看电视剧的手机。 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代驾是吃马路饭的行业。马小红就是马路夜宵夜排档的常客,一些马路旁的夜排档小老板她都认识。 11时30分,她又接到代驾业务,上车后才得知车主去嘉定区城东,这是代驾里比较远的路程,应该说是收入比较好的活儿。 记者问她,“作为一名女子深夜单独在外,特别是为醉酒车主代驾是否会遇到麻烦?”她笑着说:“我1米75的身高,性格有些男性化,别人都怕我,当然,偏僻地方还是少去,不过女性做代驾还是比较奇缺。当然,有时要受一些大酒店保安的气,他们有自己雇佣的代驾人员,一般不让外来人员接单,所以常遭驱赶、恐吓甚至殴打,遇到这样事情还是走为上策。” 已经深夜,马小红穿梭在郊区高速公路上,不用1个小时,她驾车行驶到目的地。然而,返程却需要花费几倍的时间。 马小红从嘉定区回家要倒五次公交车,她提着16公斤重的滑板车,艰难地爬上楼梯,已经筋疲力尽。打开自己家门,已经凌晨2时40分。 在家中陈小红还不断接到客人的代驾需求电话。 洗漱完毕无法入眠就看看电视剧。她自嘲地说:她是没有车辆的“差头司机”,夜晚开着他人的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送客人回家,开过低档、高档和豪华的轿车,甚至驾驶玛莎拉蒂、林肯、宾利等超豪华跑车。对于收入问题,她自己认为还不错。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215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 【中国人的一天】燕郊候鸟的提速生活
  • 专题编辑:jsnt
  • 发布时间:2015/1/16
  • 河北燕郊,被称作距离北京最近的“睡城”。这里居住着30万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他们每天往返于北京与燕郊之间,因此有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候鸟”。1月12日,燕郊与北京之间开通火车临客,大大缩短了他们上下班的时间,更缓解了紧张的公路交通压力。图/文 燕赵都市报陈建宇(除署名外)封面图:2013年12月10日,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经济开发区密集的住宅楼群。(马毅行/CFP) 在一个外人看来,候鸟的生活在提速,而对于这30万身处燕郊的人来说,带来的改变还不仅仅是这些。图为2015年1月12日,河北燕郊,旅客乘坐首趟燕郊至北京的D9022次列车。(章鱼/CFP) 王亚龙,燕郊“候鸟”中的一员。今年还不满25岁的他,“候鸟”生涯已有两个年头。每天披星戴月的工作,他早已不胜其烦,所以当他获知燕郊开通直达北京的火车临客时,他觉得“那种兴奋不亚于当初在北京找到工作”。1月12日早晨6点,天还没有一丝光亮,王亚龙已经打着哈欠起床了。闹钟每天要响三遍,王亚龙说,感觉每天刚刚睡下,就要起床。 虽然还是觉得有些疲惫,但他已经非常满足,因为这已经比以往工作日晚起了足足一个小时。每天洗漱的时间都要控制在3分钟以内。 出门前,王亚龙检查各种需要带的证件、地铁票、零钱……因为只要出门,就意味着不能再返回浪费时间。说起北漂的艰辛,无非是两件事——房子、交通。这两样东西如同压在北漂一族头上的两座大山,让他们艰难地喘息着,又无奈地承受着。而对于在燕郊居住的北漂来说,交通的压力更加巨大。 两年来,王亚龙深切地感受到北漂的不易。“其实我从上学开始就在燕郊,到现在有六年了。这六年里燕郊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明显感觉到燕郊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开往北京的公交车都是有座的,而近两年已经连站的位置都很难找到。再加上早晚高峰堵车,上下班简直是煎熬。”王亚龙边说边摇头,脸上挂着无奈。图为因为第一次乘火车去北京,早上6点10分,王亚龙等不及第一趟公交车,狠了狠心,决定打车前往燕郊火车站。 “有时候我干脆在单位耗到晚上9点再回家,到家11点直接睡觉,那也比在路上堵车强得多。”王亚龙说,“这样好歹能有个座,再提前下载几部好看的美剧,这样边看电视剧边回家,时间还能好消磨一些。”图为早上6点13分,王亚龙等到了出租车。 和王亚龙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一部智能手机、一部好看的影视剧成了他们上下班路上最好的伴侣,甚至成了他们一天里唯一的娱乐方式。“早晨和晚上乘车时,你能看见一车厢里都闪烁着手机屏幕的亮光,很好看。”王亚龙笑着说。图为6点20分,王亚龙顺利到达燕郊火车站。 由于前一天晚上是网络购票,所以早上王亚龙需要到售票窗口用身份证领取车票。 王亚龙领到了车票。 6点24分,王亚龙顺利检票进站。 由于自己第一次乘车,时间提前了很多。 进站后,火车上还没有太多乘客。 首趟燕郊至北京的D9022次列车一共706张车票全部售罄,一位乘客连买了10张往返票。(何笑颜/CFP) 王亚龙买到的是无座票,只有等着火车开动后再去插空坐下。和他一样的乘客还有不少,站在车厢里期待着能占上一个空座。“就算是站着也行啊,总比站在公交车上强多了。”王亚龙和大家讨论着,兴奋地好像是第一次坐火车一样。 王亚龙说,往日乘公交车十分拥挤,大家的表情也是疲惫不堪,今天见到的乘客却是一脸轻松。 6:46,列车开动了。7点06分,王亚龙找到了一个空余的位置,坐下小憩。一早的紧张与疲惫让王亚龙觉得比以往轻松许多。 7点17分,王亚龙走下火车。 7点25分,走出北京火车站的王亚龙给女朋友打了一个电话。 7点46分,王亚龙早上第一次坐在餐厅里,吃了早餐。 王亚龙的女朋友还在上大四,周末过后就要去北京实习,王亚龙特意邀请了两位朋友为女朋友祝贺。他说“我从读大学就在这里,一直到上班还住在这里。如果不是因为女朋友在这里,如果不是答应陪她度过即将开始的三年研究生生涯,我可能早就离开了。” 临时客车的开通不仅给王亚龙带来了坚持下去的勇气,更让30万“北漂”们对于未来的生活多了一丝期待。就像王亚龙说的,今后的生活谁也无法预料,也许你现在依然迷茫,但只要坚持下去,生活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模样。图为2015年1月12日,北京开往燕郊的首趟D9022次早班车。(法制晚报 刘畅/CFP)
  • 暂无最新动态
  • 专题关注度:124人次
  • 专题互动信息:0
上一页 12345下一页
""